思想,是通过什么来加深的?为什么有的人思想很深,而有的人思想不是很深。我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,我学过西方哲学史,我对于哲学家的思辨有一定的认识,并且付诸于实践中。
思想,除了本身要对各种事物的调研以外,还需要通过逻辑进行加工整理,将现象和本质相对应。有很多时候,我们要对一件事情,是依靠感觉而来,这种感觉经验,由于不成系统,存在着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的特性。这就好像有些人很会谈感情,但是他说出的话是浅显着的,没有将自己的经验转化成理论,建立起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。那么,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,既经验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的,当其中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,那么就会导致全盘皆错。过去很会谈感情的人,但是换了一个环境,他就不会了,他就又得重新开始了。因为他并不认识这一切的经验背后到底存在着哪些底层逻辑。这就好像我高中时期,我也会奇门遁甲,也会编程,但是我对这些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浅显的阶段。比如说奇门遁甲判断中,我往往会翻阅过去哪些理论中的教条,然后与此相对应,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存在着大量没有的理论,所以就时准时不准。再比如说编程,虽然说高中时期我对编程也很痴迷,每天都在编程,经过一定的时间,我做的项目也能成功,但是我始终无法找到真正错误的原因,并且真正修正,而是简单的询问他人询问百度,绝对不会自我找寻问题。所以,长时间下来,也没有真正在这方面加深思想,有很大的突破。
必须要将经验转化成理论,建立起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,使之指导我们的思想。但是要转化其中的经验,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,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逻辑法,既运用已有的逻辑推理,从而找出背后的潜在关系。一旦我们从大量的经验中进行实事求是找出了正确的理论,那么运用理论指导出来的实践,效率是非常高的。我过去为了学习语言学研究了各种方法,我从这些方法中找出了背后的逻辑关系,从而推演出正确的理论,使得后面的语言学习越来越快。这是逻辑,给我们加深的思想。
打个比方,很早我就大概了解语言学家是如何学习外语的,但是我依旧还是对这些理论探究的不够深刻。后来我根据《走遍俄罗斯》整天在教室里面学出的俄语很差,只会说教材中的几句话,那些整天在课堂上学习俄语的人也不怎么会说俄语,再到我在外面广交朋友,直接根据他们生活中的文章作为题材学习,多聊天进步的很快,从而得出一个结论,学习外语不能坐在教室里仅仅依靠教材,就能真正学会的,一定要立足于实践之中。然后,又从各种侧面的情况,运用其他逻辑方法进行推演,从不同角度各个方向,深刻的阐明这个理论。时间长了,我就对这些理论认识的深刻了,我的思想也就加深了。
所以,我也就越发注重自己的逻辑关系的证明,就是要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来进行分析,推导出我认为背后的理论应该是什么样的,然后进行不断的调整,最后形成我的逻辑思想。没有逻辑,思想就难以得到加深,我们对于认识往往只停留在潜在的经验上,经验在很多时候未必靠谱,因为变量发生了变化,认识也就不一致了。因此,我们要多运用逻辑来进行分析思考,而且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,时间长了,逻辑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想变化。
清乾散人
写于2024年7月4日